8月12日,青島市政協就十三屆四次會議上委員提出的關于在我市學校及公共場所安裝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和關于推廣普及自動體外除顫器提案,開展重點提案協商督辦活動。
習總書記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要進一步健全醫療急救體系,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備配備,普及急救知識,提高全民健康意識。
猝死原因的67%以上為心源性,目前中國心源性猝死的總死亡人數每年高達54萬例,其中不乏中青年企業白領、公安干警、甚至還有在校學生,并且90%的猝死發生在醫院以外的公共場所。心源性猝死的最有效搶救辦法就是胸外按壓+心臟電擊除顫,因為心源性猝死中80%的病人都出現過室顫,及時用除顫器除顫,通過電擊讓整個無序快速蠕動的心臟停止,重新給心臟正常指揮,使患者起死回生。
現階段,我國醫院外急救存活率不到1%,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搶救心源性猝死的黃金時間僅有短短的4分鐘,4分鐘內除顫,患者生存率可達50%,但如果時間延遲,搶救成功率就會大幅下降;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急救知識技術普及程度低,急救設備—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安裝數量太少。
為此,青島市政協委員經過調研,提出率先在學校等公共場所普及AED安裝,完善急救體系,充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同時也會改善投資環境,服務我市國際大都市建設,在全省乃至全國形成示范效應,極大提升青島旅游勝地的國際形象,成為青島市城市品質改善提升的一個亮點工程,為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做出貢獻。
督辦組一行實地考察了青島市第二中學、青島國信體育館和中鐵大廈青島中心“AED”配置情況及“第一響應人”培訓情況,隨后召開座談會,聽取我市學校等公共場所配置除顫器推進情況以及對提案的現場答復。委員們圍繞進一步普及AED安裝,完善急救體系提出了許多意見建議。
委員們一致認為,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在我市公共場所的安裝及普及,對于完善醫療體系,充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但想讓“救命神器”真的“救命”,配置僅僅是第一步,更為重要的是普及與使用。要讓市民“找得到”、“用得通”,要讓單位“敢于裝”,市民“敢于用”。委員們表示,希望通過急救設備的科學布局,讓“黃金四分鐘社會急救圈”得以形成,讓生命有再生的權利,實現習總書記指示要求的健全急救體系,提高全民健康。
“第一響應人”培訓包括紅十字會培訓的心肺復蘇、止血、骨折固定應急救護知識,“AED”培訓,以及應對突發事件的初期處置、組織人員疏散、信息報告和配合政府救援四個能力等培訓內容。
2016年以來,青島市連續4年將開展“第一響應人”應急救護持證培訓列為市辦實事,以鄉村、社區、學校、養老院、商場、重點企業等人員為重點,每年開展“第一響應人”應急救護證書培訓2萬人。到2019年底,我市已累計組織“第一響應人”應急救護培訓8萬人,心肺復蘇技能培訓29萬人,“AED”公益性普及培訓10000余人。
AED也稱自動體外除顫器,可以自動分析心跳或呼吸驟停傷患的心電圖,并在需要除顫時給予電擊,操作簡單,在心臟驟停急救中不可或缺
2018年至今,青島市政府投資,先后在車站、碼頭等交通樞紐以及會議中心、會展中心、文化體育場館、景區、公園等人員密集場所,市民活動中心等公共場所配置“AED”,數量高達519臺。2019年,青島市應急管理局印發了《青島市應急管理局關于在全市人員密集場所配備應急安全急救器材的通知》(青應急〔2019〕34號),提出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力爭三年內,全市人員密集場所放置“AED”達到1000臺,配置普及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為人民群眾營造安居樂業、幸福安康的生產生活環境。